close
傲慢與偏見常常成為投資成功的跘腳石
我以我投資組合中的中碳為例:
買進110元的中碳,貴嗎 ???
以我的投資策略而言,在前年買進63元中碳時
當時我認為買進70~80元的中碳都不算貴
因為當時中碳的季獲利已經回到97年的獲利水準
以預估期望報酬率的角度來看,70元的中碳並不貴
(許多43元買進中碳的投資人覺得70元的中碳很貴,該賣了)
但110元的中碳確實貴了點
不過若以近2年中碳的獲利曲線來看
110元的中碳並不算貴,也不算便宜
如果中碳第二季還能持續成長
110元買進中碳並不是不理性的投資決策
今天如果有人主張買進110元的中碳
他一定是別有用心或者決策有誤嗎 ???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因為如果有人忠於他的評價方式
評估出110元的中碳仍值得買進時
我們應該尊重他,而不是把他妖魔化
甚至於扣上巴菲特的股神帽子
巴菲特雖不一定會永遠持有一家企業(例如持有中石油)
永遠持有只是巴菲特最希望的持有狀況
而且根據許多巴菲特的親朋好友寫下的傳記
巴菲特想永遠持有的企業多半是以能夠買下這家企業為前題
但就算沒有買下這家企業,只持有部份股權
也一定會耐心持有到企業質變(95%)或投資氣氛瘋狂之時(5%)
所以就我的理解巴菲特應該不會事先就設定目標價(停利點) ?!
也許是我的理解有誤吧
當然我現在也慢慢可以接受設定目標價的投資策略
畢竟台股是淺碟型的市場,台灣的散戶還不夠成熟
台灣散戶仍然占有近一半的市場占有率
台灣多數企業仍以外銷及代工為主
加上能夠符合永續成長的企業真的不多
能夠像葛拉漢一樣危機入市並設定目標價獲利出場
也不失為一個維持長期投資績效好方法
而事實上我也考慮價值投資(價差交易)的退場機制
能夠朝這個方向上去努力
但是在討論巴菲特如何選擇企業的中心思想上
很顯然巴菲特偏愛的企業
不會是把盈餘全數歸還股東的企業
而是預估企業會不斷為股東創造價值成長的企業
因此巴菲特從不投資傳統產業中的電信類股
巴菲特偏愛的是類似中碳這樣獲利穩定
沒有負債,不需要借錢來從事資本支出
同時最重要的是在景氣恢復時
能夠具有獲利成長性的企業
當景氣不佳時,像中碳這樣保有銀彈的企業
可以有併購其他企業實力的企業更顯難能可貴
也可以在景氣恢復時,迅速站起來並恢後成長動能
當然中碳如果能把盈餘保留下來全球佈局
以於本業擴張市占率,創造更多的市場價值應該會更好吧
有人說中碳發展介相瀝青是不務正業
但中碳為何叫中鋼"碳素" ???
如果有深入研究中碳商業模式及產品定位的人應該有清楚的答案
由中碳的企業名稱及產品定位來看
發展介相瀝青,精製黏結瀝青並沒有偏離中碳的本業
反而更突顯中碳專注本業,創新又保有穩健經營的優勢
平心而論,純以企業體質來看,中碳目前仍未出現質變的情況
只不過是有成本上升的雜音而已,但成本上升並非只影響中碳
要評估這個因素必須把同業競爭對手也一起考慮
誰能從競爭同業中增加產品競爭力的企業就更具有投資價值
在1年多前就有法人及網友懷疑石油,煤價的上漲會對中碳造成不利影響
而早早在事先設定的目標價(停利點)賣出中碳
但1年後的今天以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
石油上漲不但沒有對中碳的毛利造成很大的影響
反而突顯了中碳產品的競爭優勢(不管是先天性還是後天努力的)
當然持有者還需要持續觀察成本上升對中碳的影響
至於110元買進中碳是否太貴 ???
這涉及個人對企業的長期評價
巴菲持也有以高價加碼買進可口可樂(永遠持有的企業之一)的例子
巴菲持是以當時高本益比及相對歷史高低區間的高檔價位買進
但可口可樂的市值在後續不斷成長,雖持有期間也有景氣衰退
而使股價大幅回檔
但持有到今天,市值還是遠遠高於當時太貴的加碼價格
所以如果有人認為值得以110元買進中碳不代表此人一定有不良企圖
或者有什麼決策錯誤,只不過是忠於他自己的投資策略而已
就算投資結果是虧損的,也不該否定他的投資策略
畢竟股神也有錯估的失敗案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