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巴菲特核心投資法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句話

==============================================
整理自核心投資法一書

我們只要把重點放在『少數』的績優公司,我們就是核心投資人。
─華倫‧巴菲特
==============================================

在討論巴菲特關於核心投資和分散投資的看法之前
我建議大家先參考我自己對投資組合中企業合理家數的看法
下面兩篇文章是以前我寫的文章(當時還沒有看過巴菲特核心投資法一書)
也多少可以說明我對投資組合中企業的合理家數的初淺看法

096-10-23 投資組合應該包含多少家公司才算合理
096-10-01 風險控管的迷思 

基本上這兩篇文章提到二個重點
1.投資組合中對提高投資報酬率及降低投資風險最主要的精神
並非只有減少投資組合中企業的家數就可以
而是當你在建構你自己的投資組合時
你必須培養自己的專業知識及獨立思考能力
以便於讓投資組合中的每家企業都是『長期獲利高於平均水準的績優股』
巴菲特認為因無知而胡亂選股才是造成投資組合風險的最主要因素

如果你無法判定什麼是『長期獲利高於平均水準的績優股』
巴菲特也在核心投資法一書告訴大家
判斷一家企業是否是『長期獲利高於平均水準的績優股』的判斷準則

華倫.巴菲特的選股原則

接著我們在來討論巴菲特對核心投資的看法
再來看一遍
==============================================
整理自核心投資法一書

我們只要把重點放在『少數』的績優公司,我們就是核心投資人。
─華倫‧巴菲特
==============================================

首先,許多價值投資大師只看到這句話就急著把『少數』
定義成5~10家,最多不超過10家,或者把『少數』定義成最多不超過5家
甚至更猛的,把『少數』定義成1家

但我個人認為必須先搞清楚巴菲特所謂的『少數』
到底是跟什麼作比較,再來做解讀會比較客觀
否則每個人對『少數』的定義永遠不會有共識
自然就搞不清怎麼樣才算核心投資,怎麼樣才算是分散投資

換句話,我們必須找到巴菲特的比較標準(對照組)是什麼 ???
如果沒有比較的標準(對照組)
事實上爭論投資多少家企業是核心投資和
投資多家企業是分散投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那麼巴菲特的對照組到底是什麼 ???
在核心投資法一書的開宗明義明明就寫的清清楚楚
巴菲特的對照組有2種投資組合型態
也是巴菲特提出核心的價值投資法以前
美國市場上最多人採用的方法

1.積極型的投資組合(主動型股票基金)

主動型股票基金操作就是基金經理人不斷買進、賣出市場的主流股票
他們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為了滿足投資人汲汲汲營營在短線盈虧的心理
不斷進出股市追逐當時最流行(熱門)企業的股票
這樣才能讓客戶隨時都感覺到經理人確實盡責地使操作績效超越大盤表現
如此客戶才有興趣繼續投資(傻傻地定期定額撒錢)

為保持績效持續領先,經理人不僅要預估未來短期(下次對帳單寄出前)的大盤走向
還要依據股價的漲跌及強勢弱勢不斷地換股操作汰弱留強
以求在短期內領先其他基金的投資績效

一般而言,採用此種操作方式的基金的投資組合種類常超過一百家企業
甚至把高達80%的周轉率考慮進去,買賣的家數可能有上千家企業

2.指數型的投資組合(被動型指數基金)

被動型指數基金的投資組合屬於一種被動式的投資組合
限制基金經理人只能被動買賣被追蹤的指數的成分股,藉此分散風險
這樣 就不必擔心投資的績效會低於被追蹤的指數
(例如被追蹤的指數若是標準普爾500指數
那麼該被動型指數基金的波動就會大致符合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波動)

與主動型股票基金相比,被動型指數基金剛開始是不太熱賣的商品
不過自從1980年起,被動型指數基金逐漸流行起來
主要原因是從近年來追蹤股票市場表現的研究報告指出
主動型股票基金的報酬率和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相比
有每況愈下的趨勢,甚至到至1998的12月為止
90%的主動型股票基金的報酬率是被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打敗的

原因就在於基金經理人為了拼短期績效,每年都頻繁的進出上千家企業的股票
基金經理人通常只買那些預估在短期內獲利大幅成長的企業的股票
卻沒有深入了解這些企業本身的財務品質及長期的營運績效
這種方法最大的缺點在於每次的預估不見得都理性而準確
頻繁的周轉率導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同時也導致預估失準的頻率增加
都將會導致投資組合(基金)淨值的大幅減損

因此巴菲特主張,若投資人不知道如何判斷一家企業是否值得投資
或者沒有時間去做投資的基本功,那倒不如採取第二種策略
買進被動型指數基金,那麼長期來看至少可以得到和標準普爾500指數
相當的報酬率

由此可知,巴菲特提出核心投資法是以第一種積極型的分散投資策略來做比較
巴菲特認為積極型的分散投資策略的投資組合中
因為高周轉率導致企業家數動輒上千家
因此巴菲特所謂的『少數』,應該是指和上千家企業相比
只要從上千家企業中挑出『少數』『長期獲利高於平均水準的績優股』
就算是核心投資的投資組合

我們老祖宗常說事不過3,所以我們可以把3%定義成少數
台股有1000多家的上市櫃企業,3%就是30家企業
所以比較客觀的說法,投資組合只有不要超過30家
都算符合巴菲特核心投資法的合理的企業家數
當然這只是我對巴菲特核心投資法的個人解讀

其次,我們可以觀察巴菲特主管的波克夏的投資組合
以及投資組合的變動中可以發現

1.巴菲特並沒有如巴菲特專家們所說集中投資在5~15家企業
而是分散投資在『相對少數』『長期獲利高於平均水準的績優股』的好企業
也就是說波克夏(巴菲特)的投資組合中的企業仍然有適度的分散在個各產業中
其企業家數也遠大於5~15家

2.巴菲特會重押資金在分散的投資組合中他評估最有把握的企業
因此波克夏(巴菲特)的投資組合中有持股比重較高的核心持股
和持股比重較低的衛星持股

而巴菲特是如何評斷那些是核心持股,那些是衛星持股 ???
主要評斷的標準就是若比較容易預估企業未來長期可以提供穩定成長的現金流
那麼巴菲特就會提高該企業的持股比重(核心持股)
若比較不容易預估企業未來長期可以提供穩定成長的現金流或預測失準
那麼巴菲特就會降低該企業的持股比重(衛星持股)

為什麼要如此呢 ???
這豈不是和巴菲特專家們解讀巴菲特的核心投資是只投資5~15家企業
的說法自相矛盾

我個人認為主要的理由有3個

1.波克夏(巴菲特)的資金規模和基金經理人或專業投資人相比
是相對龐大很多的,如果單押資金在5~15家企業或者1~2家企業
很可能只要其中一家企業判斷失誤,就有可能導致整體投資組合的重大影響
因此適度的分散在個各產業中,可以避免因為過度自信造成的風險

巴菲特判斷企業的能力是大家公認的,那為何巴菲特不把資金集中在
1~2家他最有把握的企業,這樣不是可以得到超級優的投資報酬率 ???

因為連被尊奧哈瑪先知的巴菲特都常常有因為過度自信而判斷失準的情況發生
在巴菲特寫給波克夏股東會的股東的信中,巴菲特自己也承認很多投資因過度自信
而遭致失敗

過度自信的投資風險其實比過度分散投資的風險更大
巴菲特為了避免過度自信的投資風險而有做『適度的分散』投資的避險策略
更何況是你我這些無知又愚笨的散戶投資人或者自詡為專業的投資人

2.巴菲特雖然有適度分散投資組合中的家數及產業
但巴菲特仍有把區分核心持股及衛星持股
把資金集中在他認為比較有把握及持股信心的企業
因此整體的投資組合的報酬率不會像主動型股票基金動輒上千家企業
表現的那麼差或平庸

3.巴菲特所強調的核心投資法並不是像賭徒一樣單押1~2家企業
而核心投資法的主要精神是買進『相對少數』『長期獲利高於平均水準的績優股』
的好企業

最後,我想拿兩山大強力推薦可以管理超過20家以上企業的高手
Y's投資記事做例子

Y's投資記事今年的投報率優於我的投資組合的報酬率
但Y's投資記事的投資組合最多時的企業家數比我的投資組合還多很多
可見企業的家數的多少並不是核心投資法的重點
如果投資組合中只有1家企業,但那1家企業剛好就是因過度自信的失敗案例
那豈不是永遠無法翻身了,但若投資組合中的30家企業中
只有5家企業是因過度自信的失敗案例,那投資報酬率不見得會輸給
投資組合中只有1家企業的超猛核心投資法

我們再看看下面比較完整的段落
是不是覺得更清楚了,巴菲特說的是少數並沒有確實表明
少數企業到底是幾家企業 ???

我們知道,巴菲特並沒有自己親自寫過書
市面上關於巴菲特的書都是巴菲特親友及信徒寫的

因此合理的解釋是寫這本書的作者自己把它解讀成十到十五家
主要原因是影響巴菲特投資觀念最深的三個大師
其中的費雪有提到要將投資標的公司數量縮減到十家以下
作者以此當做佐證而自行解讀出來的

費雪的投資法則如下
『費雪會將投資標的公司數量縮減到十家以下,
並將五分之三的資金集中投資其中的三到四家。
...
如果市場上有穩賺的股票,大家一定打破頭搶著要買
,但事實上穩賺的股票很難找到,
所以我要不是等到這種機會來了才大買,要不就什麼都不買。』

==============================================
整理自核心投資法一書

我們只要把重點放在『少數』的績優公司,我們就是核心投資人。
─華倫‧巴菲特(只有這句話是巴菲特自己講的)

核心投資原則其實很簡單:
選擇長期獲利高於平均水準的績優股,
將資金重押在這幾檔股票上,
不論短期股市如何震盪都要長抱不放。

核心投資的過程包含下列步驟:
‧以巴菲特的投資選股原則評估企業,
選擇十到十五家未來獲利成長能延續過去高獲利的績優股。
‧分配投資資金時,
要將大部分資金集中投資於未來獲利高度成長的企業。
‧只要市場不持續惡化,
保持投資組合不變至少五年(有可能的話,愈久愈好),
同時做好心理準備,
不管股價如何波動都要保持冷靜。
==============================================
忘了下結論了:
1.投資人應該根據自己的資金大小做適度分散產業的投資組合
不要為了核心投資而核心投資,以免增加因過度自信而產生的風險

2.投資人應該做適度的資金配置,把資金集中在最有把握的企業
但個人認為核心持股最好不要超過整體投資組合的2成
以便同時提高投資組合的穩定度及報酬率

我自己是分成三個等級
衛星持股:10%以下
主要持股:10%~15%左右
核心持股:20%以上

3.投資組合合理家數盡可能是你可以掌握的最大家數
是你的時間,金錢,專業知識所能夠掌握的合理家數
不要為了核心而核心,也不要為了分散而分散

4.投資組合的建構應該要符合你自己的投資目標及投資策略
像我有二個投資目標,因為我現在沒有主動收入
因此我除了被動收入(長期持有領股息)
外還必須要有主動收入(價值投資及長期投資賺價差)

5.重點是找到好企業,而不是在太意企業的家數
只買自己能力或研究範圍內的企業
最好先設立一個幾乎固定的觀察名單
從其中找符合自投資目標及投資策略的標的
建構一個合乎自己投資需求的投資組合

6.不要為了湊足企業家數而換股,換股必須有充分的理由
盡量減少周轉率,即使是價值投資也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ple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